查看原文
其他

修道必须破除「我」的自圆其说【创巴仁波切】





修道必须破除

“我“的自圆其说


——创巴仁波切



要想真正的修行悟道,必须截断上述对修道与自己行为的自圆其说。然而这种自圆其说可不是好对付的,因为其中一切都透过「我」的哲学和逻辑去看,以致看来无不端整、精确,且很有道理。我们试图为每一个问题找到能自圆其说的答案。为了要使自己安心,我们力求把生活中所有让我们困惑的情况,全都融入我们的理论体系。而且,我们这种努力是那么认真、严肃、坦率、真诚,以致很难令人起疑。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灵修顾问是正直完善的。


至于用什么来自圆其说,则无关紧要。我们可以利用圣书中的智慧,利用图表、计算、祕方、根本教义、深奥的心里学或任何其他手法。我们一开始评估,决定应做这做那、或不应做这做那时,就已经把自己的修行或知识与「类别」连结在一起了,而「类别」是彼此对立抗衡的;此即修道上的唯物,亦即我们灵修顾问的虚伪道心。我们一有相对的二元观,如「我这么做是为了要成就某种意识,或成就某种存在的境界」,我们就自动与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分为二了。


如果我们自问:「评估或取舍有何不对?」答案是:当我们一作出辅助的判断「我该做这个,不该做那个」时,就已经达到某一复杂的层面,远离了我们本来面目的单纯。所谓禅修的单纯,意即只是体验自我的猿猴天性。除此之外,不管把什么放在心理上,都会变成厚重的面具或甲胄。


我们必须明白,任何灵修之道的重点,无不在于舍离「我」的官僚形式,也就是舍离「我」不断希求更崇高、更神圣、更超卓的知识、宗教、道德、判断、慰藉,或任何「我」所欲得的无尽欲望。我们必须舍离修道上的唯物主义;若不舍离,反而如此去做,我们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拥有一大堆修行道径,而我们也许觉得这些道非常珍贵。我们已经学了那么多,可能学过西方哲学或东方哲学,修过瑜伽,或许还做过数十位大师的弟子,我们已有成就,已经学成,相信自己已累积足够的知识。可是在这一切都完成之后,竟然还须放弃什么,太不可思议了!怎么会这样?绝不可能!然而事实偏偏如此。我们所收集的大量知识和经验,只是「我」的部分展现,只是「我」浮夸性的一部分。我们向世人炫耀这些知识和经验,藉由这种炫耀让自己安心,肯定自己是安安稳稳地以「修道」者的身份而存在。


开设「唯物」的古董店


其实我们只是在开店,开了一家古董店。我们也许专门研究东方古物、中世纪的基督教古物、其他文明或时代的古物,但不管怎么说,我们还是在开店。在没有陈设很多东西时,店里是漂亮的;粉刷的白墻、朴素的地板和明亮的吊灯,中央只有一件艺术品,美极了。所有前来的人都欣赏它的美,我们也是如此。


可是我们并不满足,心想:「一件古物就使我的店变得这么美,如果有更多古物,我的店必定会更加漂亮。」于是我们开始搜集,结果弄得乱七八糟。


我们到世界各地寻找美丽的东西,我们去印度、日本、去许多国家。每当我们找到一件古物,由于只有一件,所以我们觉得很美,便认为放在店里也会很美。但当我们把古物带回来,放在店里,古物就加入我们所收集的破铜烂铁行列了。它不再艳光四射,因为四周还有那么多其他美丽的东西;它不再具有任何意义。我们所造成的不是布满漂亮古物的房间,而是废弃旧物充斥的商店!


适当的采购,并不一定要收集大量的信息或美丽的东西,而是要对每件所购之物能完全欣赏。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如果你真的欣赏一件美丽的东西,就会完全认同它而忘了自己。这就像在看一部非常有趣、迷人的电影时,你忘了自己是观众一样。那时,世界没有了,你整个人就是电影的那一幕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认同——完全投入某一事物。我们会真正恰当地尝过、嚼过、咽下那件美丽的东西、或那门修道的法教吗?还是只是把它当作那些不断增加的大量收藏品之一?


我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一点,是因为我知道我们来学法教和禅修不是为了发财,而是真的想学,真的想发展自己。然而,我们若视知识为一个古董或供人收集的「古代智慧」,那就是走错路了。


就上师的传承而言,知识不是像古董那样传下来的。实际的情形是,上师证得法教的真谛,传给弟子的却是灵感启示;弟子则一如先前的上师,因此启示而觉悟。然后弟子又传给弟子,如是代代相传,所以法教永远跟得上时代。法教不是「古代智慧」,不是古老传说;法教不是当作知识传下来,不是有如祖父把传统的民间故事转述给孙辈。法教不是那样传承的,而是一种真实切身的体验。


藏文经典中有句名言:「知识必须像纯金那样,经过锤炼才能成为饰品。」因此,当你从别人手中获得法教时,不要不加研判,而是要予以锤炼,直到亮丽、高贵的金色出现为止。然后你再按照自己喜欢的式样制成饰品,戴在身上。所以,法教可适用于任何时代和每一个人,因为法教是活的。光模仿上师是不够的,你并不是想成为上师的翻版。法教是个人的亲身经验,传至今日的嗣法者,依然如此。


我的读者中或许有很多人熟悉那洛巴、帝洛巴、玛尔巴、密勒日巴、冈波巴等噶举传承大师的生平。对那些大师来说,法教是活生生的经验;对当今的传承持有者来说,亦是如此。他们的不同之处,仅在生活情境的细节。法教有一特色,就像刚出炉的面包,还是温热的、新鲜的。每一位面包师傅都必须把烘制面包的一般知识,运用于自己的面团和烤箱,制成之后,还必须把新鲜的面包切开,趁热吃下。他必须先让法教成为自己的,然后依之而修,这是非常鲜活的过程,没有所谓收集知识的那种自欺。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经验上下功夫。若有疑惑,我们不能回头去找收集过的知识,企图从那里获得一些肯定或安慰,以为「上师和法教都站在我这边」。修行之道不是这样走的修行之道是一条孤独的个人之道。





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

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

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

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

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


推荐阅读

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!!!

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【生死超越】

如果有轮回,你准备好了吗?—— 【生死超越】

成佛并不遥远——因有佛陀【生死超越】

忆念伟大的上师——顶果钦哲法王【生死超越】

真实的场景告诉你: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

【普明·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,又能怎样?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,不是生活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情不重不生娑婆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皈依是我们以最珍贵的生命,最真诚的态度,追随真相的庄严誓言

【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】

为什么要学佛修行?

【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】

人类文化对“觉知”或“当下”的解读 其实是一种无知的状态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佛教徒对生死轮回的基本世界观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怎样才能真正度化亡者?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能让上师欢喜,就能让一切诸佛欢喜

【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

学佛人最常见的困惑:我如何找到实修实证的善知识?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超越烦恼的教言,什么是真正的解脱|

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

真正的孝顺,必须是破除了三种无知|

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

為了這一輩子了脫生死,你怎么能不把自己的心完全放在法上呢?

【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】

輪回中的魔術師|毗盧遮那阿貝迦那伽羅仁波切

所有的人类都未曾找到世界的真相,佛陀说他找到了,请围观,请辨析

【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】


全球免费、免邮恭请

陀罗尼经被、念佛机、佩戴咒轮、金光明沙


没有一种布施

大过于帮助临终者

扫码随喜    备注姓名

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     

扫码关注-选择宗教关怀-

    我要恭请 -填写收件人信息-完成恭请     

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

关注订阅号  

了解生命实相  中阴救度  超越生死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了解“圆明佛行事业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